找到相关内容29101篇,用时16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圣严法师示寂座谈会:传递良善的社会观念与价值

    为彰显圣严法师示寂过程对社会产生的启发与影响,法鼓山于9月13日下午2点30分,在台北国际会议中心大会堂举办“无尽的身教——圣严法师最后的一堂课”座谈会。邀请天主教台湾地区主教团主席单国玺枢机主教、玄奘大学宗教系系主任昭慧法师、前台北大学社工系系主任杨蓓教授及中央研究院欧美研究所研究员单德兴教授等人担任与谈嘉宾,探讨法师身后庄严佛事所带给予社会大众的启发。 台北国际会议中心大会堂座无虚席 ...

    佚名

    |两岸|社会观念|良善|传递|佛教在港台|

    http://www.fjdh.cn/bnznews/2009/09/11123390836.html
  • 宗教社会学研究

    宗教社会学研究  宗教社会学是宗教学与社会学交叉的分支边缘学科,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作为人的社会行为的核心,宗教与整个社会的相互关系,宗教的社会功能;其特征是科学性、客观性、经验性;其研究方法是:跨文化研究法、历史分析法、调查、问卷分析、参与观察等。宗教社会学是一门在西方产生与发展起来的社会科学,其历史至今只有100年。宗教社会学的鼻祖当推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与法国社会学家艾米尔·杜尔凯姆,然而...

    高师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361969385.html
  • 论佛教慈善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论佛教慈善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道坚   ——以重庆华岩文教基金会为例   内容摘要:佛教慈善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积极重要的作用,有佛教慈悲喜舍四无量精神,有出世间善巧方便的智慧,有“以大悲故不舍一切众生”的宏愿。对和谐社会,似泓清泉,洗涤尘寰。通过对佛教慈善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不同角度的论述。就佛教慈悲事业本身提出相关的思考,展示佛教慈善精神,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

    重庆华岩寺

    |论佛教慈善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http://www.fjdh.cn/bnznews/2008/12/11225732429.html
  • 宗教与社会和谐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那么,信教群众是否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力量?宗教能否成为促进社会和谐的积极因素?在《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地提出:要“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   众所周知,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造成人们在认识上的局限,一些看似简单明了的逻辑、朴实无华的真理,往往要经过实践反复探索...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01750751.html
  • 佛教与社会和谐

    佛教与社会和谐  沙门 释果学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在十六届六次会议中,胡锦涛总书记作了重要讲话,指出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社会各行各业的各种文化都在积极响应,那么,有着和平之称的佛教,也将会一如既往的在新历史时期中起到重要作用!   佛教崇尚和平,是人类历史上最早期的世界性宗教。佛教的理念是最宽广、最...

    释果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34458740.html
  • 佛教与社会运动

    佛教与社会运动   释昭慧老师   天主教辅仁大学宗教学系   ●一、前言   ●二、社会运动与佛教   ●三、社会运动的体制改造   ●四、社会运动的思想改造   ●五、由少数“先知”到多数“民意”   ●六、社会运动与自力救济、慈善救济之分野   ●七、社会运动与民主政治   ●八、结论   一、前言   笔者以一介佛教比丘尼,...

    昭慧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34549844.html
  • 宗教与社会变迁

    宗教与社会变迁  采访组  中国佛教  第43卷第11期(1999.11)  页48-49  --------------------------------------------------------------------------------  页48  吴宁远教授于讲座中缕述各宗教随社会变迁而演进的过程。他说,传统宗教若不能及早因应时代潮流,将不免遭到淘汰的命运!吴教授并对国内宗教...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5048141.html
  • 佛教徒与社会

    佛教徒与社会  /释显如  社会是由各种不同的人际关系所凝结而成的团体,每一个成员都有一份影响社会的力量。佛教徒也是组成社会的一份子,虽然经常有度众生的心愿,却始终显不出影响社会的积极力量;对于社会的关怀,仅止于贫困的救助,却提不出一套改善社会不良现状的方案,顶多高呼因果报应不爽,要大家改邪归正。佛教徒的表现,似乎只对度众生有兴趣,却不在意于将佛法的理念制度化、社会化。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

    释显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73452960.html
  • 忍辱行与社会责任

    忍辱行与社会责任   上海大学文学院中文系 林国良   大乘六般若波罗蜜多之一是“忍辱”,“忍辱”是大乘信众的基本行持。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来分析,...对自己不利乃至造成伤害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二是社会中的恶人(如盗贼、恶霸或恶吏等)和恶制度。忍辱的理论基础是业力果报,传统佛教是用业力果报来解释一切社会现象。如个人境遇不好或遭遇不公,那是自己过去的恶业...

    林国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85060210.html
  • 道德与和谐社会

    道德与和谐社会  索秋平  和谐社会的构建要靠文化,要靠先进文化与优秀的传统文化。文以载道,古今文化都蕴含着一个共同的核心——道德。道德是和谐的灵魂,道德是和谐的基础。  胡锦涛主席提出的“八荣八耻”不就是和谐社会的道德规范吗?而佛教提倡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不就是社会和谐的积极因素吗?老子的“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道德经 》)不就是和谐社会的依据吗?孔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

    索秋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85759078.html